發燒腹痛全因它作怪? 認識膽結石

    台灣約15人之中就有1人出現膽管結石的問題,由於其未必有明顯症狀或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所以不容易察覺,又或是患者認為只是單純的腹痛而未進一步進行檢查。但若忽視結石的累積,造成膽管的阻塞,可能引起急性膽囊炎,或是敗血症等等的併發症。若是慢性膽囊炎甚至可能提高膽囊癌的風險。

膽結石是什麼呢

     膽囊是肚子裡貯存膽汁的器官。由肝臟分泌膽汁後,會先送到膽囊濃縮貯存,等我們進食後,膽囊收縮排出膽汁,促使膽汁流進十二指腸幫助消化。但是,如果膽汁太濃、膽固醇過高、膽囊收縮功能差,膽汁就容易滯留。滯留的膽汁結晶後,就會形成膽結石。

膽結石約分為三種類型

👉膽固醇結石:當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多,肝臟排出的膽固醇多過於膽汁所能溶解的量,就可能結晶,形成膽結石,質地比較軟,外觀呈現黃色油脂的顏色。而大部分的膽結石都為此類。與生活方式即為相關。

👉色素型膽結石:又分成黑色素結石與棕色素結石,會與重金屬離子與膽鹽合析之後產生這類的結石。

👉罕見結石:多數在解剖或切除後才發現,如碳酸鈣結石、脂肪酸鈣結石等等。

膽結石好發族群 F4

Forty-超過40歲

Female-女性

Fat-肥胖

Fertile-多產(生產3胎以上)

另外,體重急速下降,快速減重,或是正值懷孕,也比較容易形成膽結石。

    如果膽結石停滯在膽囊裡,也許還不會有太大影響,但若膽結石卡在膽管中,阻塞膽汁的流動,導致膽囊沒有辦法排出膽汁,膽囊會因為脹大而壓力上升,引發膽囊炎。膽囊炎的患者除了上腹痛之外,還有可能發燒,甚至引發黃疸。

 

🔎現在膽結石的常見檢查方式有

👉腹部超音波

👉電腦斷層攝影(CT)

👉電腦斷層掃描(MRI)

👉逆行性內視鏡膽胰管攝影術(ERCP)

(我們將在下一章節介紹ERCP唷!)

🛎關於膽結石你了解多少了呢?

小編準備了幾個問題,一起來看看醫生怎麼回答吧!

Q&A

醫師回答:

    只要是用”極低熱量”的飲食方式做減重,都可能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飲食型態會造成膽汁成分改變有關,容易析出形成膽結石的礦物質成分還有脂肪,形成膽固醇型膽結石。加上低熱量的飲食,會讓膽汁中的膽酸鹽(溶解膽結石的成分)減少,所以容易形成膽結石。

    研究統計上,”極快速”減重的病患,膽結石風險較高,如最近熱門的一些減重針、瘦瘦針等等,已知都會增加膽結石及膽疾病的風險。

醫師回答:

    膽結石如果只是在膽中,沒有形成疾病的話可能沒有症狀。但它發作時的併發症,可能形成感染,如膽囊炎、膽管炎,結石往下掉塞住胰臟的出口可能形成胰臟炎,這些發炎都可能會痛到背後去。

相關報導: https://news.tvbs.com.tw/health/787966

醫師回答:

    應避免攝取過多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與高糖類食物,並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及攝取健康油脂,攝取足夠水份,並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及用餐頻率。

醫師回答:

    膽結石是指礦物或膽固醇的沈積物累積在膽中,變成沙狀或石頭狀的物質,本身是可以移動的;而膽瘜肉指的是膽的內膜形成的贅生物,小於一公分的話沒有癌化風險,可以不用處理,定期追蹤即可。但如果超過一公分及即有膽囊癌風險,建議考慮切除膽囊。

    有時候因為在超音波檢查下瘜肉與結石不容易分辨,通常會以MRI(電腦斷層掃描)或EUS(內視鏡超音波)加顯影劑來取代,若真的分不出來,還是可以考慮切除膽囊,送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