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罹癌率不斷增加,且有不少名人因胰臟癌而喪命,使不少民眾開始認識並重視這個有「癌王」之稱,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且為預後最差之一的可怕癌症—胰臟癌。胰臟癌雖然平常並不常見且難以察覺,但一旦罹患了之後就很難治癒且復發率高。
讓我們先簡單認識胰臟
🔎胰臟的位置:胰臟位於胃的後下方,長度大約18公分,鄰近肝、膽、脾以及小腸。也因為位置比較隱蔽的關係,早期的胰臟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
🔎胰臟的功用
內分泌功能:分泌胰島素或是升糖素到血液之中,以此調節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
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酵素,將消化道中的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利小腸吸收。
🔎胰臟癌的前兆與症狀:
- 黃疸:最常出現的症狀,黃疸會使病患的眼白和皮膚發黃
- 腹部、背部疼痛:隨著腫瘤變大,會去壓迫到附近器官,引發疼痛
- 體重減輕、食慾不佳:患者通常胃口不好
- 噁心和嘔吐:腫瘤也有可能壓迫到消化道器官,阻礙了消化道,並造成胃部排空困難
- 膽囊、肝臟腫大:當腫瘤壓迫到總膽管,無法輸送出去的膽汁可能會積在膽囊,導致膽囊腫大。如果腫瘤有擴散到肝臟也會造成肝臟腫大。
- 糖尿病:較罕見,但胰臟癌可能會導致血糖出現變化,進而引發糖尿病。可以藉由血液檢查得知。
- 血栓:在某些狀況下,胰臟癌患者可能會有血栓的狀況發生
🔎有以下狀況的人可能是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
- 高齡:胰臟癌通常較好發於長者,60歲以上的患者居多,且通常男性>女性
- 有胰臟癌家族史:當家人或親戚有人罹患胰臟癌,那你的罹癌風險也會比較高喔
- 基因變異
- 其他遺傳疾病
- 飲食型態:經常性攝取大量動物性油質,喜歡吃紅肉、加工肉品,或是飲食中缺乏蔬果等膳食纖維。
- 胰臟相關病史:胰臟慢性發炎或是胰臟囊腫病史的病患。
- 不當生活習慣:抽菸、酗酒都有可能導致慢性疾病,提高罹癌風險。而不良習慣中又以抽菸跟胰臟癌有最大程度的關聯,全球約有21%的胰臟癌跟抽菸習慣有關。
通常常規的健康檢查不太會檢查到胰臟這一塊,這也是導致胰臟癌初期常常不被發現的原因之一,那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我們在下一章節再做介紹喔!
🛎關於胰臟癌的相關問題,小編邀請到了 禾馨民權健檢中心的院長👨⚕—林相宏醫師來替大家解答!記得點進圖片看看唷!
Q&A
醫師回答:
十大癌症發生率中,胰臟癌大概從40歲以上族群就開始出現偏多的情況,平均的話大概是5.60歲會確診機率比較高。若想提早預防的話建議50歲以上開始接受檢查。但年紀輕的人若有胰臟癌的風險,比如說有菸癮、家族史等等相關風險就要提早開始接受檢查。(建議可以提早至30歲開始接受檢查)
(臨床分享:我們遇過最年輕的兩個胰臟癌患者一個32歲一個38歲,而且兩個人都有抽菸習慣。)
家族史的部分則是,若家裡有一位家人有胰臟癌就有四倍風險、兩位是六倍風險、三位就有三十二倍風險。若家族中有人罹患胰臟癌,就要在50歲前就開始接受檢查。
再來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若得到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要小心胰臟出問題,尤其是如果家族中沒有其他糖尿病家族史,或是有糖尿病,但越來越難控制,這些都建議檢查胰臟是不是有出狀況。
結論:一般族群50歲,有風險族群提前至40歲
醫師回答:
根據我們統計,早期胰臟癌最常見的症狀70%是沒有症狀,另外有症狀的話大概10幾%是上腹痛,跟胃痛的症狀難以分辨,大概有5-10%是背痛(痛到背後),其中運氣好一點的話早期塞到膽管造成黃疸,但這不到五個百分點。
還有一個早期信號,在早於胰臟癌確診的三年前,血糖可能開始出現糖尿病跡象(血糖開始偏高),血糖算是很關鍵的因子。
不管是糖尿病患者或單純是血糖偏高的族群,都要注意,很有可能是罹患胰臟癌的三年前會出現的症狀。
醫師回答:
糖尿病的患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一定比一般人高,大概是1-2倍左右的機率。但糖尿病病患這麼多,哪些糖尿病患者特別危險呢?這可能是更重要的。
我們研究,5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患,新診斷的糖尿病在未來的三年是最危險的時期,新診斷的這三年內,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胰臟癌,所以新診斷出糖尿病的那幾年要特別小心。
還有如果罹患了糖尿病體重還持續下降(通常糖尿病患者會發胖),食慾不振等等都是更危險的徵兆。血糖控制起伏不定也有可能是胰臟中的腫瘤造成的。
醫師回答:
除了抽菸跟喝酒之外,還有肥胖(BMI超過25)以上都是胰臟癌高風險族群。
飲食方面,最主要還是紅肉、燒烤、醃漬、人工加工類食品少吃,並且多攝取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花椰菜、高麗菜、番茄等等都有抗氧化、抗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