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台大醫院 王秀伯 教授
近年罹癌率一直增加,再加上媒體報導名人罹癌離世,使許多民眾恐慌。尤其是癌王-胰臟癌。門診常見病友認為自己有胰臟癌的可能,要求檢查胰臟。胰臟是位於人體深部的器官,除了嚴重時會有背痛、黃疸外,初期常沒有症狀或症狀無特異性,即使有症狀,也與其他消化道器官產生的症狀相若,這就是常見原先被診斷胃病甚至治療了幽門螺旋桿菌,最後卻是胰臟腫瘤。
那麼如果要知道自己有無胰臟問題,怎麼辦? 基本上會測血中澱粉酶(Amylase)脂肪酶(Lipase)及腫瘤標誌如CA199及CEA。當然一般民眾抽血做基因檢測那就太過頭了。除了生化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提供最重要證據,因為惟有看到腫瘤在哪裡,才能正確處理。有哪些影像學檢查?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腹部超音波,超音波是最方便的工具,但除了空氣的干擾外,並非執行超音波的醫師檢查胰臟的能力都一樣,更甚者有些超音波是由技術員來執行,因此胰臟超音波的偵測能力,絕對有人為的因素存在。電腦斷層(CT)及核磁共振(MRI)是懷疑有胰臟疾病時台灣最常用的診斷工具,但對於極小及初期的病灶則偵測不到。台灣大部分的醫師都以這兩個檢查為診斷胰臟疾病基本工具。
到底目前世界上認為最好的影像工具是什麼?先進國家都一致認為是內視鏡超音波(EUS)。內視鏡超音波是內視鏡的一種,除了內視鏡部分外,前面又加了超音波的功能部,可隔著幾毫米厚胃腸壁,進行超音波檢查,可將胰臟影像放大來檢視,這非其他檢查做得到的。目前台大消化內科的內視鏡超音波團隊可測得最小的腫瘤可至2毫米。然而,內視鏡超音波的執行能力並非一般腸胃科醫師能適任,內視鏡超音波在歐美甚至是取得內視鏡醫師認證後才能接受內視鏡超音波訓練,訓練完才能獨立且正確執行。故要接受此檢查有幾項條件(1)執行醫師的能力,其中是否胰臟的每一部分都檢查到是最大的問題,這就牽涉到執行醫師的技術養成過程的有無;(2)內視鏡超音機器的優劣,選擇接受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常因醫院不投資,機器太舊及內視鏡失修,都會是檢查失效的重要原因。故醫院有義務讓病人知道機器及內視鏡的情況,否則造成不理想的檢查結果。
但是否內視鏡超音波可用來做為一般人篩檢或健檢的工具?目前歐美日都持保留態度。除了必要性及經濟考量外,腸胃穿孔仍是考量。當然對已知的胰臟病灶追蹤,內視鏡超音波(EUS)也是利器。
內視鏡超音波(EUS)還有一目前世界認為最好的功能,就是在內視鏡超音波指引下,取胰臟組織,比其他影像方法精準,腫瘤散播機會低。
總結
診斷及追蹤胰臟疾病的終極武器沒有二話,就是內視鏡超音波(EUS),但需腸胃科醫師判斷其必要性。至於內視鏡超音波是否可用來做為一般人篩檢或健檢的工具,目前仍持保留態度,或許將來胰臟癌發生率很高時可考慮。要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前,確認執行醫師的訓練和能力,以及機器及內視鏡的情況,以得到最佳的檢查結果。
資料來源—— 台大醫院 王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