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紹了聲帶以及音聲障礙有關的症狀,那我們來介紹聲帶相關的治療方式吧!
🔎聲帶的檢查-
喉反射鏡檢查-喉反射鏡是檢查喉嚨最傳統的方法,幾乎所有耳鼻喉門診都有這樣的檢查工具。
鼻咽喉內視鏡(軟式內視鏡) 對於患者來說較為舒適,可以幫助耳鼻喉科醫生直接觀察鼻腔、鼻咽、喉及下咽,讓醫生對鼻咽喉的病症作出準確的診斷。
喉閃頻檢查(喉閃頻內視鏡)-聲帶每秒鐘會振動上百次,所以很難直接觀察到聲帶的運動,利用喉閃頻內視鏡,靠著頻閃的原理,發出與每秒聲帶振動頻率同樣次數的閃光,把多次快速的聲帶黏膜振動合成一次慢速的成像,用以觀察高速的聲帶黏膜波動,在電腦影像分析系統下,分析聲帶運動的振動幅度、彈性、對稱性等等物理參數,藉以偵測聲帶病變為後續治療提供方向。
🔎聲帶的治療方式-
傳統的聲帶手術,是透過切除息肉或是囊腫來矯正狀況,除了有傷口之外,恢復期也比較長,聲帶也會留疤,甚至還需要住院,可能會影響到生活。許多職業用聲族群也反映,術後有聲音跟過往不同的困擾,對工作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因近年內視鏡技術持續突破,而目前最新的門診微創聲帶內視鏡手術,不必住院也不需要插管和全身麻醉,術後恢復比較快,是職業用聲族群的一大福音。
➡以聲帶息肉或是囊腫為例,醫師只要在門診,針對咽喉局部麻醉,再將類固醇藥物注射進聲帶的息肉或發炎組織,是無痕手術。患部的發炎大概在五日到一週後可以消除,病人也大多可以恢復成原本的嗓音。
➡而若病患是因聲帶老化萎縮,在過去並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醫師通常會建議病人接受保守的語言治療,包括語言訓練、放鬆聲帶等,幫助音量變大。但畢竟是保守治療,治療效果非常有限。
現今也可以透過門診微創內視鏡手術進行「自體脂肪細胞移植」,和息肉及囊腫手術不同的是,並不是施打藥物,而是取出患者的自體脂肪,再注入聲帶兩側的肌肉層,以填補萎縮的組織。自體脂肪中的幹細胞成分有促進組織再生的作用,恢復聲帶的質量與彈性的效用大概能持續2-5年,若再復發也可以再次進行手術。
不過,由於門診微創手術是透過鼻內視鏡進到前頸部,再進行藥物或自體脂肪注射,假如患者因為身形肥胖導致前頸部的肉太肥厚,注射距離太遠,會影響手術的進行。另外,微創手術仍需在咽喉部噴麻藥,假如舌根和咽喉對麻藥敏感的患者也不適用於這樣的手術方式。
關於聲帶及音聲障礙的檢查與治療相關問題,小編請到了佳齡生活健康中心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政穎醫師👨⚕來幫大家解答,記得看看醫師的回答喔!
醫師回答:
根據研究統計顯示,常常需要用聲的族群裡,像是講師、教師、歌手,研究結果估計,常會有嗓音問題。通常因為是使用過度造成的功能性嗓音障礙。常見的症狀像是說話時喉嚨會乾、緊、痛,甚至變成聲音沙啞。嗓音問題與不好的發聲方式、緊張型說話特質,還有聲帶老化有密切關係。
聲音異常或是喉部有症狀會建議要接受檢查,或是有輕微持續症狀也會建議檢查,尤其靠嗓音工作的族群更會建議要定期檢查。
以期早期發現聲帶病變,及早做適當治療和調整,以避免小病灶和沙啞演 變為不可逆的咽喉聲帶問題。想有悅耳的聲音,平時保護嗓功夫不可少,一旦音啞的情形持續一段時間,就要趕緊找醫生查清楚病因,針對症狀治療。
醫師回答:
促使形成聲帶息肉和囊腫都和長期聲帶刺激和發炎有關。慢性咽喉聲帶發炎則會常因為聲帶使用過度、發聲習慣錯誤、吃過多刺激性食物,喝酒,或長期抽菸習慣所導致。胃酸及咽喉食道逆流也是造成慢性喉炎的原因。在手術治療過後,如果造成聲帶發炎的刺激因素沒有加以改善,日後復發的風險就會增加。
醫師回答:
患者在接受聲帶手術治療過後,需要聲帶休養數日讓傷口恢復。治療除了化痰及抗胃酸逆流,或治療咽喉食道逆流、胃潰瘍的藥物療法外,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保持正常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這樣才能讓聲帶在術後復原得完整、恢復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