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胃鏡檢查

     目前最常被用來診斷胃食道逆流的就是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也就是俗稱的照胃鏡,但並非所有人都需要照胃鏡喔!胃食道逆流通常會先以典型症狀來初步診斷,改善程度不佳才會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近一步進行胃鏡檢查。胃鏡主要能檢查胃食道逆流的嚴重程度,確定食道的上皮是否有異常增生,腫瘤,或是幽門螺旋桿菌等等。透過內視鏡也可以看到食道跟胃的交界處是否有發炎的狀況。

做胃鏡好可怕?照胃鏡該注意什麼?

    照胃鏡前,受檢者必須禁食,空腹六到八小時,避免殘存的食物遮蔽胃鏡的觀察目標-黏膜。除此之外也要禁水,胃中有太多的液體的話,容易在檢查或是麻醉過程中溢出,嗆到會提高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胃鏡要從口腔進入,伸入消化道,從食道、胃,到十二指腸,用光源發出的強光照亮上消化道內部,讓醫師透過鏡頭可以仔細觀察到各部位的健康情形。許多病患對於要做胃鏡的侵入性檢查感到恐懼,因此現在有「無痛胃鏡」,但其實標準一點的講法應該是「麻醉胃鏡」。無痛內視鏡檢查通常會從靜脈給藥來麻醉,受檢者會進入睡眠狀態而暫時失去意識,不用體會到檢查時的不適感。

    但要接受無痛胃鏡的話,還是需要經過醫師以及麻醉醫師專業的評估風險,且要遵守的規範會比單純內視鏡檢查還多,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的喔!

🛎大家記得點進圖片看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視鏡暨超音波室主任 👨‍⚕簡錫淵 醫師來替大家回答胃鏡檢查的相關問題喔!

📕推薦書籍: 超前攔截, 癌症止步: 終結消化道早期癌:https://reurl.cc/m3p5EY

Q&A

醫師回答:

    胃中如果有潰瘍或是其他問題的話當然要做切片檢查,但針對胃食道逆流的話要先看病患有沒有巴瑞特食道症,或是病患的賁門部分有沒有結節狀的變化,如果有的話就要做切片檢查,看看有沒有細胞變異,細胞變異就是癌症的前期,化驗看有沒有癌前病變。

    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有部分需要做切片檢查,但並不是所有都需要。

  醫師回答:

    現在做胃鏡常常搭配麻醉,所以會有麻醉方面的風險,要特別注意病患的心肺功能。呼吸情況不好或是心臟狀況比較不好的人,做胃鏡的風險會比較高,要更慎重。還有近期內若有一些腦部的事件,比如近期內中風、或是血壓、心跳控制不良的人風險也會比較高。所謂的風險是指做胃鏡的過程中病患會不會有呼吸方面的窘迫,或是心跳血壓方面的不穩定。

    併發症的部分,吸入性肺炎是我們最需要顧忌的,或是做到一半氧氣不夠、呼吸窘迫等等。做胃鏡前一定要空腹,若做的過程中有食物溢出來很容易造成病患嗆到造成危險。

醫師回答:

    胃食道逆流造成巴瑞特食道症的患者每年要做一次檢查。萎縮性胃炎的病人也要定期做胃鏡檢查,因為此類病人比較容易產生胃癌。

    目前沒有一個明定規範說幾歲要開始做胃鏡檢查,這也要把家族史考慮進去。而在台灣通常會建議30歲以上的人健康檢查的時候可以做含有內視鏡的包套檢查。

    還有若是有臨床症狀:比如長期反覆胃痛、體重減輕等等,或是經常性的胃食道逆流,都應考慮接受胃鏡檢查,排除相關疾病。通常第一次做完胃鏡檢查之後,醫生會發現有沒有長期需要追蹤的病灶,特別是巴瑞特食道,可能進一步產生食道癌的風險,或是萎縮性胃炎容易產生胃癌,畢竟我們永遠不知道事情什麼時候會發生,所以記得接受醫師的建議,定期追蹤,接受檢查!

醫師回答:

    有心肺功能問題的人,血壓控制不良的,近期內有腦部中風事件,以及不配合的病人。若病人不配合硬把內視鏡扯出來,這會造成食道受傷,非常危險。